Apr 242009
 

我和XY坐第三排。前面第一排是ZZJ和TTS。现在想来觉着奇怪,他俩就坐在老师眼皮底下,上课时还身边身后地讲话讲个没完。ZZJ前面已经介绍过。TTS是他的死党,那时是个矮个小孩,常做些恼人的恶作剧。毕业后他蹿得镚儿高,再见时几乎认不出了,并且变得举止有礼。他夸我长漂亮了,那是我第一次从他嘴里听到象牙的清音,呵呵。第二排坐着WJ和LW。这两位,是我交往最密切的高中好友。

LW属牛,在我们班算小的。她是家中独女,长相西化,有两片秀美可爱的嘴唇和一头褐色的自然卷发。她后来的男友初见她时,以为是个墨西哥人。想来高中大学时是不少男生的梦中情人。她自己承认心高气傲,但在我眼中她却象个瓷人儿,容易碰碎受伤。她和WJ既相友好,又暗存竞争之心。那是一种女孩子间的良性竞争。LW可能是给数理化老师们印象最深的女生,因为她非常不怕提问题,课前课后地绕着老师问。多几个这样的学生,可以大大促进老师们的授课水平。她常口没遮拦地说些率真的话。记得有一堂语文课,老汪老师不知怎么讲到坐月子坐得好,可以治好很多病,让人身体好起来。LW立刻接口道:“那我以后要好好坐月子。。。。。。”她发现失口马上打住,但全班都听到了,均窃笑。

 

我们经常去LW家,她的父母对我们友好客气。我长大后第一次在外留宿,就是在她家里。那是上大学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大家玩得很尽兴,晚上该走了,发现外面下雨。大部分同学都没带伞,那时也没有出租车。有同学冒雨走了,其余则留下来在她家里过了一夜。那晚其他的节目没印象了,只记得SX把她在北京经贸大练得的舞技秀了一段儿,让人觉得这个眯眯眼,细声线,文静害羞的小姑娘可比以前 “野”啦!

LW93年出国时,大家聚集到她家中去饯行。去之前我在办公室里加班折了很多只纸鹤,告诉她独在异乡时若想念朋友,就放流一只纸鹤,我会写信给她。大伙儿应她之邀,在一件白T恤上写上“好人一生平安”,签了名,送给她。97还是98年时她第一次回国探亲,我们一起去看望WJ的父母,并在西山公园的草坡上对坐长谈。上学时,LW、WJ和我经常逃课间操去西山公园散步,再抄山上近路翻墙回校;有时可以碰到我班另一帮热衷此道的男生BSG、MYB和DH。我还记得那天LW穿的圣诞红的外套,和自己的深棕色的灯芯绒裤子。两个女人应该已经变了许多,但又好像什么也没变——还是两个孜孜不倦地探究生活的女孩子。2002年我和老公去波士顿听傅聪的音乐会,住在她家。LW一直陪着我们,一尽地主之谊。那时候是她人生中阴转多云的日子,男朋友正催她结婚。后来他们结婚、生子,LW成为一个非常caring的妈咪。但我们竟渐渐失去联系,直到不久前她还音信全无。我想有很多同学想问候她。心底深处,总有一块地方时不时地挂念着她,希望她的生活平静、幸福。

WJ就不用我操什么心了。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子,一个非常有主见的理想主义者,和我班理科成绩最好的女生。她个子小小的,黑黑瘦瘦,两只大眼睛黑白分明。可能因为是家中老大,她虽然只比我大一个月,却比我干练得多,手脚麻利,会做许多事情。不管什么生活上的事儿,交到她手上准保变得服服贴贴,她不慌不忙就做好了。她的父母对我们都很热情,她爸爸还常有与我们交流讨论的兴致。叔叔好像是我们的校友前辈;至少他们父女俩是科大的校友。以前圣诞新年的时候,同学们会互相送张贺卡。有一年WJ说以后不送了,因为送贺卡浪费纸张,是在助长毁坏森林的行为。我爸知道后,对她大加赞扬,说她有思想、有主见。89年5月毕业考后,我们到她家聚会。那好像是我们班第一次的男女生在一起玩的大型聚会,有一二十个人。我在这里第一次打麻将。印象中ZZJ精通此道(相对围棋桥牌,麻将对他应是小菜一碟),左右开牌,摸放之间有一种敌人尽在掌握中的派头。我们还自己洗菜烧饭。ZJian同学四处拍照,给了我一个依窗洗菜的镜头。WJ家在护城河边,风景很好。那张照片乍一看,人人都会以为我是在一幅油画前回脸说笑。过后我们一起在护城河上比赛划船,尽兴而归。那是紧张的高考前,一次难得的集体放松。大一时我跟辅导员请了几天病假,和WJ她们班一起去天堂寨、梅山水库一游,也曾和她宿舍的室友一起在她家包饺子。

 WJ大三时离开科大,去美国读书。我们多有书信往来,讨论从文化差异到人生意义再到衣食住行的各种话题。95年她回国探亲,我们一同去看望LW的父母。见到女儿的高中好友,犹如见到独女在家时的身影,叔叔阿姨很激动,LW妈妈还流下眼泪。他们翻出许多女儿在美国的照片,让我们对她的去美生活第一次有所了解。

2004年和06年,我一家和WJ一家两次在马里兰州相聚,我们在她家中盘亘多日,曾一起带孩子们去海滨玩耍。作为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和一个职业女性,WJ几乎看不出有多少变化,依然是那样的温和、从容。在毕业二十周年之际、同学们寻找LW的事情上,WJ再次显示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想象力,和一个身体力行者的行动力。XY报告说已联系上LW并得到了她的照片。我们都很高兴,追问联系方式。不料XY得到的原来是另一美眉FZ的照片。在这种情况下,WJ说她要求助侦探找LW下落。这话说完的半天之内,她成功地联系上LW,令我拍案惊奇!后来得知她是找到旧电话打过去,联系上了LW的爸妈。另一个杳无音信之人ZZJ,也是WJ找到的。今年三四月间她第二次回国探亲,在北京时,上门寻访,通过钟Sir的邻居联系上了他爸妈。如果我是一个宿命主义者,我会说这是冥冥中老天的安排,因为这四个当年坐我前面的同学,彼此曾是最亲密的伙伴。

WJ回去的那一天,我俩坐在我的家里,听我放的一首歌。生活的五味杂陈来来去去,二十年的光阴在歌声中跃过。我们静默聆听,享受片刻宁静的回忆。在浦东机场,我们拥抱告别,彼此鼓励向前走,让时间把我们变成更加睿智的女性。
 

  7 Responses to “我的高中时代(八)”

  1. 我们有打麻将吗?我家里可没有麻将牌。记忆中在高中和大学里都没打过麻将。虽然承认自己记性不好,但这一点却坚信没错。可能WY朋友众多,社交活动也多,是不是和另外一次活动课窜了?记得那次聚会,也就不到十个人。还有WQ和LY。在去护城河公园的路上,因为后院小门被锁, 几位女生在男生的鼓励和帮助下,翻过了比我们还高的墙头。中午烧饭的时候,不巧大院里停煤气,弄得我们手忙脚乱。李蔿很热心的帮我向周围邻居求助。好在后来煤气恢复正常,大家总算没饿着。其实那次聚会是步ZZJ和LW的后尘,不算第一次。

  2. WY写了这么多篇回忆录,真值得我们学习。不写上一段,真对不住老朋友。
    李蔿为人热情,待事认真。有一次,英语课读了Helen Keller的课文之后,郭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大致是“If I only have three days to see…..”。李蔿认真地完成了作业。而我却偷了一次懒,没有写(因为不是必须的)。当我在读她的稿子的时候,郭老师碰巧走过,以为是我写的,就叫我上讲台读给大家听。我当时一愣,没反应过来,就糊里糊涂地上讲台读了李蔿的大作。 当时也没好意思澄清事实。害得李蔿后来在郭老师问她的时候,只好回答她没做。
    现在此澄清事实并道歉。事后常记起这件事,也常常用” If I only have three days to live…”来鞭策自己真诚大胆地为人待事。

  3. "WJ回去的那一天,我俩坐在我的家里,听我放的一首歌。生活的五味杂陈来来去去,二十年的光阴在歌声中跃过。我们静默聆听,享受片刻宁静的回忆。在浦东机场,我们拥抱告别,彼此鼓励向前走,让时间把我们变成更加睿智的女性。"
    看到这里,离别的惆怅让人有些感慨。很喜欢WY的文字,多多写呀!期待下一次的感动。

  4. 谢谢鼓励。还有一篇写FZ的马上要发了。存货至此告罄。以后一边瞅空写两笔,一边等着看同志们的了。那麻将牌,好像是谁谁带去的(ZZJ?)
    由 robulinca 于 2009-4-29 7:53:52 最后编辑

  5. I met Li Wei briefly in 2003 at Boston. We had a lunch at the downtwon and took a walk in the central park afterward. Time changed her a little bit but after chattering for a few minutes, I told myself she still is the "little" Li Wei I used to know. She still had a lot of questions about things around her.

    It’s interesting that the two girls with totally different personality, LW and WJ, sat next to each other for 3 years without influencing each other.

  6. 你和XLJ之间,或者其他同学间互有什么影响吗?我得承认我的字受到ZXJ的影响。她好像练过,中英文字体都很浑圆,比我的有型多了。我的中英文字体都曾模仿过她。

  7. 还真是,我和XLJ, 老杨, 性格差别也挺大的,在一起玩了三年也没什么影响.

Leave a Reply to baochuan Cancel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