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02013
 

和老爸一起整理他的诗稿,看到这首诗,很喜欢前一部分,对后一部分则有异议。

四月江村夜

四月江村夜,陌上人如织。
相逢知是谁,幸是乡音熟。
“阿姊何所之?”“饥蚕叶未足。”
“阿妹胡不归?”“麦老秧期促。”
犁者叱声高,汗水参差滴。
担者肩相摩,来去流星急。
信是天将雨,云际星己没。
为儿送雨衣,老母扶病出。
新妇心如焚,江畔杵声促。
归来未停步,送夫蓑与笠。
挽袖下田来,分秧亦簌簌。
“汝何不速归?””与君同出入。”
“大雨将如何?””与君同一浴。”
沉沉百户村,万籁无声息。
唯闻惊鼠儿,时作扶床哭。
高楼谁家子,浪荡相偎逐。
从不事农商,又不勤工读。
祸国敛财多,欺民各有术。
夜夜霓虹厅,舞罢罗衫湿。
田间厅内汗,同是人身出。
或化人膏脂,或蚀人肌骨。
劳者为谁劳?逸者何由逸?
彷徨复长啸,冲冠怒发直。

——我很喜欢前一部分,描写春日农忙时,田间村头一派繁忙(以及户里静悄悄只剩幼儿在家)的景象。很朴实、生动、诙谐。但是后面加上了忧国忧民式的比照联想,我觉得有点牵强,把蓬勃、欢喜的情绪一下子拉入悲愤、暗淡的心境。似乎加强了所谓的“思想性”,却在我眼里减弱了诗的艺术性。当然可能是我太肤浅。老爷子写这诗的时候60岁,除了“六四”,“新中国”的所有运动都经历了,忧国忧民一点是很可以理解的。

不知大侠们是否有同感?

2013.1.17

 Leave a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