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3月,有个全国性的人才交流会在北京开。我以找工作为名,向辅导员请了十来天的假,跟一个出差的亲戚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北京,和哥哥嫂嫂一起住在招待所里。他俩也正在北京出差。
三月的北京,到处还是灰蒙蒙的,尚无绿意。我一个人背个包,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寻找心目中的北京印象——胡同、京韵大鼓、明朗的男孩女孩。。。。。。特地去了一趟陶然亭公园,那里有石评梅和高君宇的墓。大四时看过一本石评梅的传记,对这位才女非常仰慕,并深深感动于他们的爱情故事。去的时候不是任何节假日,公园里显得安静恬淡,有一些老头老太太在唱京剧。一个人悠闲地逛逛,在石评梅的雕像前照张相,觉得“陶然亭”这个名字起得真好。
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还去了北海、故宫、颐和园和长城。颐和园是和嫂子一起游的。在故宫,一个青年人热情地与我攀谈,探究故宫的奥秘,让我觉出旅行的乐趣,但最后我婉拒了他上门做客的邀请。两个年轻的军官开着吉普车带我逛的北海。那是我受室友之托,走了很远的路,辗转找到兵营,代为探望其中一位,并转交室友厚厚一封亲笔信后得到的待遇。
但什么也比不上长城之旅。迄今那仍是我最快乐的旅行之一。它始于一个必然的串门,终于一只奇思妙想下的鸭子,令这次北京之行永远难忘。
到了北京,当然要去找老杨。那时没有电话,说去就去了,找不找得到,全凭运气。我在北师大的校园里随便抓住一两个同学打听,挺顺利地就找到了老杨,还在他女朋友兼师妹的宿舍里住了一晚。
老杨带我一起串门去找XLJ,他在邻近的北航。以前和XLJ好像都没说过话。印象中他总穿一身儿灰蓝绿的夹克和绿军裤,说话很少,温声细语的,有一个圆圆扁扁的大脑袋和大眼睛。我们从楼道里走到一间开着门的宿舍前。XLJ看到老杨,从窗边站起,可能非常惊讶。但我们一见如故,毫无隔阂,仿佛大家本来就这么熟。这让我感叹,以后常以此为例,鼓励自认和大伙儿不熟的同学放下思想包袱。高中的三年同窗,让我们彼此无猜。即便不熟,那份情谊也象空气一样透明但存在,一经接触,即刻就变得温暖起来。
他俩弄来三辆自行车,我们骑着穿过可能有小半个北京城,去经贸大找SX。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经贸大的女生宿舍里一片忙乱景象。女孩子们梳妆打扮、赶赴舞会和约会。SX这丫头,当时想来正从文静害羞的外壳中走出,满心向着精彩的世界奔去。我们的到来显然打乱了她的计划——现在想想,那时没有预约这回事,瞎撞误闯的,着实不便。说了一会儿话,我们赶紧告辞。SX现在是上海一家著名投行的投资总监。今年毕业二十周年的合肥聚会中,我得到她许多出行上的照顾。你能感觉到,她仍是一个细心温柔的女孩,只不过如今见多识广,拥有更为敏锐和坚定的判断力。有一天她在上班的路上打来电话,只为告诉我她觉得我的哪篇文章写得好,鼓动我去当一个职业作家。我觉得她很有意思,有一份不动声色的热心。
事先并不知道,老杨给远在天津的宝川拍了份电报,让他前来相聚。宝川风尘仆仆从天津赶来,实在令我惊喜。这个瘦个儿男孩,有两道浓眉和一双单眼皮小眼,尖尖的下巴,满脸雀斑,特象我想象中的皮皮鲁,直率、明朗、热情洋溢,有时又挺感性,据称大学里常有诗情词句,曾接过北方飘舞的雪花,盖在寄给朋友的信封上。他是XLJ的同桌,老杨的挚友,所以算是我们四个中跟谁都特熟的。经他介绍,我才了解到,闷声不响的XLJ原来是个电脑奇才,大学时即已凭此自立。
北航的后门外有一个简易火车站台,去往八达岭的火车一早在这里停靠。我们欢聚在XLJ的宿舍里,打了一晚的扑克,以便第二天去长城。可能是北京的室友回家过周末了,他们宿舍的床位都空着。天快亮时终于撑不住,我们各自找个铺子草草休息一下,清晨即起。那时北京的商业似乎还不发达,要不就是北方人比南方人闲散,反正早上7、8点了,满大街都找不到开门儿的小店可以买早点,让我惊讶。
四个人欢声笑语地坐着火车又转汽车,到了八达岭下。记不清一路都说了些啥,但那种欢乐的气氛,甚至感染了同车的人。有些人微笑着投来目光,大概很羡慕这帮年轻人的自由奔放。
我们没有走喧闹的经典路线,而是选择了一段废弃的古长城。空寂的断墙残垣,蜿蜒在辽阔的群山之上。我们兴致勃勃,且行且议,有时手脚并用地攀爬。费了不少力气,到达一个制高点。在这里我们留了一张合影。照片上四个人在群山之巅相拥而笑,我的长发被风吹起。
下山后,我们接着坐汽车转火车,于傍晚时分回到北航。这天是XLJ的生日,我们从学校食堂和小店里买来饮料、饭菜,为他祝贺。买不到蛋糕,我们就因地制宜,在一只卤鸭上插了二十二根蜡烛。围着奕奕生辉的“生日蛋糕”,我们举杯共庆,看XLJ的脸在跳动的烛光中微笑,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这一切显得那么奇妙,以致我再回想不出,后来几天在北京做了些什么。人才交流会肯定是去了,但不知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有几家山东、浙江、广东的单位愿意招我。随着在合肥的单位落实下来,这些都成了过眼烟云。回合肥时又坐了一夜硬座,和对面研究中国三十年代女作家的研究生聊了一路,全无倦意。
我的第一次北京之行,以找工作为名,行旅游之实,在大学毕业前夕,留下一串快乐的足迹。而那段长城之旅,更在心底刻下愉快难忘的印象,令记忆中的高中时代,更加丰富多彩。
那天,7点多点,刚吃过早饭。我和同学骑车去实习学校(师大大四下学期,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去中学教育实习),行进在长长的林荫大道上(值南方初春,北方尚有林无荫)。wangyang出现在面前时,实是吃惊不已。早晚一分,wangyang都要扑空了。
汪洋真是个令人惊叹的心灵写手。比起我这样驽钝的俗人,多了许多的感触,多了许多的记忆,还多了传神的手和笔。太牛了。
希望这不是最后一篇。以后想起来的事再写写吧。大家一定都爱读。
lao Yang is always there when you need him. That’s why evertime I felt bored at school or don’t have any place to go in beijing, I will go to his place. Even if he is not there (I recall this happed only once), his bed is still there so I can have a good night’s sleep.
wang yang was very energetic. I recall we napped for about two hours and she woke me up to play some badminton! Vey beautiful morning though with a little fog flowing around. My eyes were green when we climbed the great Wall.
一双传神的接骨大手,加上一身儿锯骨头的力气,是不是就是你自称“驽钝”的理由?别为自己“发炎”少找心灵上的借口了。。。。。。什么时候放下刀,捉起笔,写写黑小子或者大医生的故事吧,大家一定也都爱读。
大伙儿一起回忆,模糊的过去就变得清晰完整起来。我们真的打了羽毛球?我有那么矍铄吗?本来我想说你有“两道浓眉和一双黑豆小眼”,这下你就是眯着一双绿豆小眼爬长城的了。
宝川说得没错,老杨就是那个总能稳稳地接住你的朋友,一座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99年国庆节,在我家摇摇晃晃的饭桌上,大伙儿讨论许多形而上的问题时,QZM曾说人活着,是为了让亲人朋友快乐。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还应有更自我的追求在里面。后来和老杨讨论,他毫不犹豫地认可老钱的话,说这没什么错。只是不知老杨自己如果遇到troubled water,通常是怎样趟过的?我想在淡泊的道家思想下,他有极强的自愈能力。
我但愿自己也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朋友心灵上的支持和慰藉。
星期六,白天逛了一天,打一通宵牌,星期天去爬长城,还专挑野路子。记得回程的火车上,大家都趴着睡着了。当晚收到WY贺卡,赠言:爬出青春的沼泽,还包括ENGLISH & NIHHON_GO 版本,LAOYANG BAOCHUAN 勉励多《洗澡》等。
除了淡定随和封装了的热情,LAOYANG的记忆力着实让人佩服。
在wy的"我的高中时代" 里,眼前总浮现老同学青春的面孔,身后是3岁半儿子"上月球啦"的呢呢喃喃…..时间真快啊,问候laoyang ,XLJ,baochuan ,zhangjia…
1、贺卡内容含三种语言:中/英/日,日本语版,即,“NIHHON GO”version;
2、LAOYANG、BAOCHUAN送书几本,包括杨绛《洗澡》,估计为“据称大学里常有诗情词句”的,我的同桌,MANAGER OF BAO,力荐;
3、当时看了WY同学准备的简历,记得TOEFL成绩为653,惊叹:这个五班的女孩,不简单呀!
为了慎重起见,我专门用母语写这个帖子。在家中,每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对小孩子讲,也都是用中文。所以,汪洋,我是很认真的。:-)我同意张嘉的说法,请别停下来。
老同学中的你写的故事,有的熟,有的是第一次读到,但都很爱读,也爱读各同学的回应。前一阵没有见到你的文章,,心中时时想着,有一个“不知你又再忙什么” 牵挂。汪洋,能让别人牵挂你,是挺不容易的,不是吗?
高中同学中,还有几个心中也常记念。所幸能常常看到其中一些人的帖子,就如同当年不期收到信一般,有一个有朋自远方来,属于自己的单纯的快乐和向往。
看到老杨飞身下车,不加思索,“请假”二字脱口而出时,不禁莞尔。读到别人的旧信,眼前如同看到旧时老友,宛若不期待中,正大光明地私闯邻家花园,一饱眼福。
Oops, still have many to say, but lunch break is over, so I will just stop right here. Happy holiday to you all!
总是惊诧于wy准确地记忆和细腻的文笔,好像20年前的一切均浮现在眼前。wy非常擅长抓住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刻画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如画面展示一般栩栩如生。尤其是像我这样短期记忆强,长期记忆差的同学。每次wy提及从前的往事,我都会惊讶的说,“是吗?有这事?真有意思!”似乎中学时代的我只与有限的几个同学有较多交往,与男生交谈过的也只有座位附近的廖廖几人。现在想来实在是有些封闭。觉得wy的高中时代更加无拘无束、青春多彩。
其实即便上学时与部分同学来往较少,聚会时再见面也觉得亲切,如wy文中描述xlj那一段。
希望还有大家聚会的机会。对wy,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能力,你目前的写作状态,你较充裕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有大家的支持,在住家的同时,也成为作家。不过,小说则需要主线,可以反映70后20年来的学习、生活、事业等,但请不要对号入座。
北京是个很让人怀念的地方,给我留下了很多回忆。下次回国,一定从北京走,看看老杨夫妇,看看五道口清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记得分配到北京的第一天,安顿王磊在她单位招待所住下,匆忙赶回林业大学。 天已黑,无人接待。拖着疲惫的身体,和两个巨大的行李,真真无家可归。又想到在这个城市里渺茫的前程,竟然落了几滴泪。
然后突然想起了老杨和师大,那种温暖的感觉无已伦比。立马拎起行李,性冲冲地找老杨去了。
看到好故事,明知道到这里最精彩,但总忍不住想问:“后来呢?”
这几年东跑西颠,孩子们跟着转来转去。我有时替他们担心:他们会有象我们一样有深交的朋友吗?彼此无猜、喜欢、想起会觉心中温暖的朋友?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夜幕初上,看回家的人流车流来来往往,那种孤独惆怅的心情,曾经跟我们一个大学老师说起。老人家说,那叫“poetic”。不过我们都是幸运的孩子,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会有一些明亮的灯光,可以拥抱我们,给我们温暖的力量。
新年快乐!
由 robulinca 于 12/22/2010 9:52:48 PM 最后编辑
谢谢你今天打电话给我。希望明年我们可以在合肥碰面!
我现在这语文水平,只能寥寥写几句冒冒酸气。若写你那样的长文,一半错别字,估计老汪要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