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62010
 

 新搬了家,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孩子们语言不通,除了彼此,没有其他玩伴。我总在琢磨,怎么融入到周围社区里去。中秋节的来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跟津津和弟弟的老师联系,问他们愿不愿意让我到班上去介绍一下中秋节,给孩子们带些传统食物吃。同时准备请邻居们来家里吃吃零食儿,开个party。
 
老师们都很乐意。四年前的中秋节,津津在美国上幼儿园,我也到班上去过,备有wikipedia上的节日介绍资料,和自己翻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稍微修改剪裁一下即可。不过这次我要让津津和弟弟也参与,所以设计让津津背诵《静夜思》,让弟弟和我一起唱《小白船》。我希望他们因为自己会中文而感到酷,尤其是在每天上学都听不懂别人说什么的时候。
 
小子们喜欢热闹,总希望家里来客人,所以当我带着他们挨家挨户地敲门、邀请邻居时,他们很踊跃。哥俩平分了邀请信,轮流按门铃、递信。我虽想把所有邻居都邀来,无奈家不大,挤不下多少人,所以只打印了十几份邀请信,递给左邻右舍以及后院相邻的人家。我们的邻居有印度人,有巴基斯坦人,有白人,也有黑人。他们大部分都很客气,有两家还热情地请我们进去坐了坐。Party是在周三中秋节当天(9月22号)的晚上举行。虽然请大家RSVP,但心里还是没底,不知道最后究竟会有多少人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打扫家里,去超市购买水果点心,颇费精力。
 
中秋节这天紧张忙碌,简直象打仗。第一次请这么多陌生人来家里,总觉得这里也没收拾好,那里还需要再打扫;好歹自己要烤个鸡蛋pie,否则全是买的;一转眼该去津津的班上了。。。。。。
 
小学离家很近,走得快的话,三分钟即到。到办公室签名,领一个visitor的牌子。津津的老师Mr. Deller领我来到教室。他们学校很大,有一千多学生,每个班大约20个人。看上去大部分是印巴人。我给他们切月饼、石榴的时候,老师给他们读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跟我要给弟弟他们班讲的版本有异有同。印度人在家里也吃石榴,所以对吃法并不陌生。我带去的月饼是莲蓉加蛋黄心,他们说吃着象花生酱的味道。老师问吃石榴有什么特殊含义?我还真不知道,猜想是因为它又圆又红挺吉利的,也正好是这个时节成熟吧。后来想,它里面这么多籽,应该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眼看时间不早,该去弟弟班上了,我赶紧跟老师说,要让津津背首诗。网络真是个好东西,一搜《静夜思》的英文翻译,有一个页面给出了九个翻译版本,译者有中有外。我比较了一下,选了翁显良的译文,读给孩子们听: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津津有点点紧张,但还是大声地、抑扬顿挫地给同学们朗诵了这首诗。大家都为他鼓掌。我让小家伙们好好听,谁能说出这首四行诗中第一、二、四句末尾的韵,就给谁一个小奖品。还真有两个学生模仿得蛮像,老师更是准确地说出了ang的韵。我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两个玉米糖(应该给老师也发,会更有趣儿),领了大家的谢,急匆匆地往弟弟的班赶去。中饭是来不及吃了。
 
弟弟每天好像都快快活活,其实我看他适应得不如津津。津津英语多少比弟弟知道得多点,自理能力更是强不少,而且Mr. Deller说这个班的学生比他以前教的都要友好、听话。津津很快在班上有了朋友。弟弟迄今好像还没有交到朋友。我陪他走进教室,他问我为什么没有他的鞋?他们每人应该有个小格子,里面放了各自带去备用的室内球鞋,每天带来的书包也要放在里面。我帮他找了一转,确实没有,想来老师没把他的鞋子摆出来。好在弟弟很会自己解决问题。他随便找了个没人的格子,把书包塞进去。我请老师在有空的时候帮他把鞋子摆出来。诸如此类这些小事,对一个小人来说,应该会增添许多现实的烦恼吧。小小孩更多的是自己玩,朋友想必更难交一点,况且语言还不通。
 
前几天我给弟弟分别用中文和英语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所以他似乎能听懂一些。我中间停下来,让小朋友猜猜接下来会怎样时,弟弟居然接上了。不过他非常想和我一起唱歌,就老是细声催我。故事讲完了,有小朋友问为什么后羿的箭能射到太阳?大部分小朋友则没什么反应。不知为什么,我讲得不象四年前在津津的班上那样绘声绘色,而是有点匆忙,班上的气氛也令我活跃不起来。老师说我们该站起来活动活动了。于是我们都站起来,弟弟和我一起唱了《小白船》。弟弟仍然是细声细气的,不象在家里那样有底气,不过唱得还是很完整。然后我跟着他们跳起健身操Dragon dance。老师给小朋友讲课的时候,我就把石榴切分好。这个班上有孩子对nuts过敏,所以我没带月饼。听到老师教他们说儿歌,还有月份。孩子们在游戏时间里轮流吃点心。有小朋友带了果汁,老师说果汁容易把教室弄脏。小朋友说那你可以把脏擦掉,老师说我到这儿是来教你们,不是来搞清洁的。我想这老师回得够快够直接的哈。不过弟弟还是蛮喜欢老师的,说她们从来不骂(也就是训)人,连他有天迟到了也没骂他,他很喜欢这里。
 
Mr. Deller告诉我,津津因为我要到班上来,一早上都显得很兴奋。弟弟第二天也问我还能不能再到他们班上去?我想因为我的参与,他们的小小的心多少变得更踏实了一点,在学校里变得更自在了一点。我很高兴,能给他们这点支持。家长平时是不能进教室的,而我藉此得以了解他们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亲身体验他们的处境,对以后更好地帮助他们大有裨益。
 
下午又是一番忙乱,自不待言。津津和弟弟放学后还帮我做了点事,比如打鸡蛋,再用搅拌机搅拌。晚饭我们去华人超市买的现成菜饭,免得再烧,同时也再买些点心招待客人。
 
当门铃响起时,弟兄俩兴奋地跑去开门;到了门口又害怕地折回来,因为不会说英语,不知该怎样招呼人进来。来的是我们马路对面的人家,Rose,Michael和他们的外孙女Jena。Rose是菲律宾人,Michael是苏格兰人,都还没有退休,搬到这里有四年了。Rose健谈、外向,关切地问起我们的工作经历。Michael比较内敛,更在意生活中事。据说这里原来有一男一女不和,两个邻居老吵架。前不久那个男人搬走了,后来那个女人一家也搬走了。可能他们同时下了决心要搬家,结果都成功了。又说我们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挖出了泉水,于是就用这泉水造了一个人工湖,夏天有水滑梯给小朋友玩。我们还说到苏格兰男人们穿的格子裙。每个家族有不同的格子款式,这样打仗时容易分得清敌我。Jena和津津、弟弟很快玩了起来,在楼上躲迷藏。津津和Jena用英语数一到四十,弟弟用中文。
 
门铃又响时,弟兄俩飞快地下楼去开了门——他们在等津津班上的好朋友Jesvanet来。
不过这次是和我们共一面墙的“右舍”,Mohamed和他的老伴以及已经工作的儿子。接着又来了两家人,一家是我们原来的屋主,一家是我们的左邻,都是印度人。屋里一下变得热闹非凡。我招呼客人们自己取用点心——有西瓜、橘子、葡萄、桃子、苹果、月饼、春卷、鸡蛋派、寿司、米饼、虾条、蛋卷和棉花糖。家里的餐桌很小,我本来发愁这么多东西怎么摆。原屋主说她请客时把厨房的台子清空,食物放在台子上,客人们取用后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这真是个解决问题的好主意,我便也如此这般。原屋主买了新房,但新房尚未造好且推迟了交期,他们租住在我们斜对面人家的地下室里,我们的车库暂时给他们摆放杂物。女主人常来看看她存放在我们家的发财树,拔点儿后院里种的蔬菜,拿拿信什么的,也热情地给我们演示洗碗机、烤箱的用法,还送了些玩具给小家伙们。我们相处得甚是自然、愉快。男主人是卡车司机兼老板,晚上有活儿不能来。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九年级,一个上七年级。两个人吃了一会儿跑到楼上。他们住进这屋子时,跟津津和弟弟差不多大,如今楼梯上还留有他们画下的痕迹。旧地重游,心中想必感慨。我领小的看了他原来的房间,现在归津津住;大的坐在我们的Family room里,跟一帮小孩们说话。这里原是他住的地方。我说很抱歉我们把你们的房间都改了样子,他们赶紧说没关系,很懂事的样子。
 
我们的左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Arun和Meena,都很热情。他们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比津津和弟弟小三岁。Arun是公共汽车司机,通常上晚班,今天正好可以提前一点下班,就赶了来。Meena在一个college上课,还在一家day care里做实习老师,两个孩子又小,我真是很佩服她,太有毅力了。Meena说她在印度的时候,结婚前也不懂做家务。结婚后要操持一个十四口之家的事情,慢慢习惯了,现在对付这个小家就不觉得有多难了。他们来加拿大好几年了,不过搬到这里来也就比我们早三个月。
 
Mohamed看上去有六十多岁,花白的头发包在头巾里,穿一身白色的长袍。我们刚搬来不久的时候,他曾上门送我们一块类似月饼的点心,跟我们分享穆斯林斋月结束的庆典。他的老伴也是身披白色头巾和长袍。她不太会说英语,但跟我们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找他们——所有的邻居都这么跟我们说。LF很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左邻右舍真的都蛮好的。他跟Mohamed的儿子Junaid谈得很欢。Junaid二十四五岁,穿一身灰色的长袍,没戴头巾。他是硕士毕业,在一个大药厂工作,负责跟医院打交道。他得知LF是做health economics研究的,便拿了他的e-mail地址,说有机会可以帮着联系工作。
 
最后还来了俩兄妹,说家里大人有事没法儿来。说起给这家送邀请信的事,心里一直挺疙瘩。他们和我们不算紧邻,但津津说那个女孩是他们班上的,就非要去送。当时天已黑,津津和弟弟牵着我一路找过去,发现门口围了起来,我们就从草地上绕到门口。上台阶时觉得脚下黏黏哒哒的,不知有什么东西。我直埋怨津津不该这么拽着我黑灯瞎火地乱闯。不过既已到了人家门口,就敲了门。过了好一会男主人出来开门,看着我们就叫了起来。他叫了好几声,我才听出是和“水泥(cement)”有关。原来他们下午在门口铺了水泥,我们踩着了几脚。他非常生气,我赶紧道歉,并说明来意。男人回身高叫几声,那个小女孩跑了出来,我们把邀请信递给她。男人对女孩的班级、老师一概不知,只是要我们从旁边的台子上跳下去,别再踩台阶了。这对我着实是个挑战。我只好笨拙地摸着黑挪下去,心里非常后悔来了这里。后来女孩的妈妈也出来了,我又向她道歉,说要不我们明天来帮他们弥补。她还挺和气的,说没关系,things just happen。我和她简单聊了几句,她说她会带三个孩子来的。这时弟弟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又跑去要踩人家水泥地。所有的人都高叫着“No!No!”我简直气坏了。那个男人更气,说他烦透了,要我们快走。到了家里,我所有的怒气好像都有了出气口,那就是这个不听话的弟弟。弟弟当然该教训,但我气的其实不止是他。我们本不该去的,因为我当时已经看不见路了,但我没经住津津的执拗;我们把人家的东西搞坏了,心里自然懊恼;那个男人非常粗鲁,虽然他有理由生气。。。。。。我后来想买点酒送给他们当补偿,可每次去超市都急急忙忙赶得不行。我自己不能开车,找东西又慢,就一直没买成;等过了时节,又好象没有理由再登门了,于是心里的疙瘩就一直没法儿消。现在小兄妹俩来了,挺好。
 
撇开这个“踩水泥”事件,中秋节晚会还是很令人愉快的。大部分邻居以前没有交谈过,今天在我们家里第一次有机会互相聊一聊。楼下厨房餐厅里欢声笑语,楼上孩子们也自成一群玩得开心。不聊不知道,原来我们之前的女屋主,就是那个和邻居男人吵架的女人。她和Rose说起从前种种。我想Meena他们住的,一准就是那个男人的房子了。怪不得我们两家的草坪中间有一道围栏,上面还有一圈黄色的Caution胶带粘着,我还以为是Meena他们贴的,怪难看的。以后要找个机会跟他们说说这个典故,建议他们把胶带撕掉。
 
快到九点时,客人们开始陆续告辞。送客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月亮。圆满、明亮,象我们的party。唯一的麻烦是,我准备的水果零食剩下很多。老公埋怨我浪费——可是办party剩东西好像是难免的,总比人来了没的吃好吧。况且本来我们的买房代理一家四口和津津班上好朋友的一家四口也准备来的。几天后我在一个政府机构办事,一个女人跟我打招呼,说她是我的邻居,那天一忙把party给忘了。她是巴基斯坦裔,说Urdu(乌尔都语)。据说Urdu、Hindi虽然写起来很不同,说起来互相都听得懂。他们要是都来了,我们就不会连吃一两个礼拜的剩水果了。
 
这个节日,是我过得最忙、“中秋节”挂在嘴上说得最多的一个中秋节。
 

  6 Responses to “过中秋节”

  1. 显然,你很适应加拿大的生活。英语很不错。
    真让我羡慕啊!

  2. 帮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很费心思,赞!

  3. 自己也have fun了不是。英语嘛只是凑合着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看到一个哥伦比亚来的人,英语说得那叫一个费劲(听得更费劲,心里象被活活堵上了一团布),不过大家都还是礼貌地听下去,然后问“你的意思是不是。。。?”

  4. 好棒的妈妈,向你学习。
    我给你的邮件你收到了吗?没有见到你的回复

  5. 这两天没事,正在仔细看你的博客,真是:风景万千,美不胜收。
    最近在忙什么吗,工作了吗?孩子们应该放假了吧。
    祝圣诞快乐,新年如意!

  6. 最近在上课,有空时给大家分享一下课堂笔记。这两个礼拜孩子们和我都放假。他们25号早上发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都很开心,开始想明年圣诞节想要的礼物。

    你过奖了。我这点写作水平,和小学时大致差不太多,能算上比较通顺吧,多了些生活经历和思想而已。不过我还是很感谢小学四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的。一位大大咧咧、豪爽实在的老师,写得一手好板书。后来她当上了安大附小的校长,不堪政务和各种关系的烦扰,又退了下来,说轻松多了。去年春节前路经合肥,去探望她。她问我可知道六六(我们后几届的学生),笑说那个胖乎乎的傻丫头现在成了“美女作家”啦。我虽不认识六六,她的作品却很爱看,觉得她真的很有文学想象力,能构思出那么多故事,让我佩服。今天有点空闲,闲扯两句。祝愿我的老师健康、如意,也祝大伙儿新年快乐!

 Leave a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