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82010
 

昨天参加Junior Achievement China上海地区的企业志愿者新年联欢会,碰到大批朝气蓬勃、在各行各业工作的JA志愿者。有感于JA组织牵手企业界和教育界,让大、中、小学生们了解商业社会的努力,想起自己曾经运作过的一个project,十分感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还是贴出有关记述,分享个中滋味。

************************************************************************************************************************

为了高中毕业二十周年庆,从08年末开始,有大半年的时间,我们五班的同学们E-mail来往得很是勤快。大家回忆往昔,帮着找人,出出点子。。。。。。群发邮件满天飞,特别热闹。期间WJ提议,和现在正上高中的五班小校友们开一个座谈会,交流思想。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WJ提议时,说自己参加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她身在美国。但过了一阵儿,她说已定下回程机票,要陪母亲回国探亲了,四月初将在合肥。我们这边立即行动起来,把座谈会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

我写了一封信,准备发给一中的校长,请求他支持这个座谈会(见《我的高中时代——给校长的三封信》)。后来DH和我们过去的老师,现在的教导主任联系上了,这封信就没有发出。学校一开始欢迎,最后还是拒绝了。据说一来怕麻烦,二来觉得座谈会意义不大——很多一中老师自己就是一中毕业的,要谈,跟他们谈也就够了。

 

我试图走民间路线。上网搜,进Chinaren校友录找,几经联系,真的分别与高二高三的两名同学和两个家长通上了话。家长们对这样的电话有些狐疑,交谈后表示想法不错,但时值模拟考将至,怕孩子分心。小同学们则不甚积极,大概一来学习紧张无暇他顾,二来觉得和这帮老家伙没什么好谈的。

虽然失败了,但我觉得这个project仍然是有意义的。这确实是个project——如果不把它当作一个project,这件事很难坚持做到最后,尤其是在试图和同学、家长联系的时候。要克服许多未知、错误信息、永远打不通的电话、猜疑、冷淡和拒绝带来的情绪波动。相信DH在和学校联系的时候,会有相似的感受。回头望去,情绪早已消散,不成其为问题。唯一挥之不去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件我们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中的校方、学生和家长都选择说“不”?

报名准备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我班同学有13人,分别在大学、军队、政府机构、电力系统、医院、投资银行、贸易公司和IT业工作,每人都积累了十几年的社会经验,基本上是各自行业里的中、高层工作人员或企业主,工作地点分布在美国、北京、上海、深圳和合肥。作为组织者,我很感动他们愿意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家庭生活,专程从各地赶回合肥,参加这样的校友交流。WD半开玩笑地说,他这是想干点人事儿,总算回馈一下社会。以我一个社会人的眼光看,这样一些人免费送上门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入行心得、行业概况前景,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可以让学子们了解社会,了解各个行业的情况,为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规划谋得宝贵的参考资料。说实话,我自己都非常期待这次座谈会,期待能够聆听同学们的职业感悟。

可惜WD没能“干成人事”,我也没能听到大伙儿的人生分享。静下心来分析,我们自己的操作,未必专业而无懈可击;如果我找到的是另外的同学和家长,结果也许会有不同;选择的时机,除了需在节假日,可能给大家带来某些不便(但校方确认假期会有不少住宿生留校,而且我们说实在不行可以配合学校选择其他时段),还正值89二十周年的清明期间,在中国政治上是比较敏感的时期。
 

但最根本的原因,我想还是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只愿埋头应付考试,不愿对社会各行业进行了解。这虽然令已经进入社会的我们失望,对他们自己倒未必是件不划算的事。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对自己当前的利益最有利的。学校的态度,一方面符合当今国内教育界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令我对常常引以为豪、学子遍布世界的母校,不能不心生遗憾。我但愿我的母校,能够变得更纯粹一些,更超越时代一些,真正地放眼世界,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和眼光,培养鲜活的、有独立思想和社会意识的学子,为他们以后进入一个变革中的社会,并成为中流砥柱奠定思想和人格基础。
 

  4 Responses to “我的高中时代—— 一中座谈会流产始末”

  1. 嗨,你好吗?好久不联络了,都在忙些什么呢?好久没有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大家都在么呢?可不可以请大家抽时间,写几个字,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呀。
    就像汪洋说的,有一阵子,大家联络的很紧,或许因为每个人都很忙,好久没听到大家的声音了。可是偶尔几个字,这样使得大家继续保持联络,不用等到下一个20年聚会了。
    从我开始,我现在有可能和在阿富汗的语言学家工作,我真是很喜欢这个机会。阿富汗的文化,历史,和宗教都让我好奇!

    robulinca 于 1/20/2010 5:50:39 AM 回复

    听起来是挺有趣的。跟阿富汗的语言专家在一起做什么呢?

  2. 说实话,当前国内教育界有关于教育的思维逻辑么?我不认为有。所有的无非是政治上的思维逻辑。
    袁贵仁成教育部长了,提出口号要使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均衡化。但可能实现么?不说现有的利益分割能否动得了。单说其根子上就不可行。
    三十年前,经济上国家要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缺乏监督的机制下,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导致国有财产流失为个人财产,导致了很多很多。教育上,肇始于十年前,要创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发展北清;作为“第二梯队”的三十几所985院校,还有些残羹冷炙可分;剩余的学校呢?苦苦挣扎吧。学生本科毕业的就业情况,除了一些特殊学校外,基本也按此排列。那么上高中,你给孩子选择什么学校?当然是能培养上清北的,985的的高中。上什么初中呢?自然是能上重点高中的的初中。上什么小学呢?自然…..
    现在高校扩招的结果是本来能得到一些好学生的学校都没有希望了;现在研究生报送的方式,导致大多数高校培养出来优秀学生也只是为人做嫁衣。

    让一部分学校先浮起来,是国家政策,是等同于GDP的面子工程。袁贵仁要让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在不能打破高校的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的。从根子上不可能!

    跟中学生座谈,谈理想?谈未来的人生规划?谈各行业的发展前景?除了少数天才外,根本是多余。他们的人生是需要规划,但在国家政策下,孩子们所需的首先是跳过龙门。跳不过去,你跟他们的座谈只是多余。

    相信没有几个父母给自己的孩子首先就灌输,你长大去做技术工人,那行业及其匮乏人才。

  3. 老杨有切肤之痛,找不到又好又专心科研的研究生是不是。这个座谈会,如果是和大学生开,可能更容易成功些。可是JA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的中小学校里一样有不少programs。我觉得合肥一中还是不够开放。

    我现在对小学教育有切肤之痛。最令我担心的是学校限制学生的自由户外活动。我所知道的上海地区的小学,学生课间几乎都只能喝喝水、上上厕所,根本不能象我们当年那样在外面运动、做游戏。那些好玩的集体游戏,比如跳皮筋、扔沙包、摸瞎子,他们统统不会。在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不要奔”。学生一天到晚上课、做作业,很多家长课余还要给孩子加各种课。这是一种对小孩子身心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摧残。据说北京的高年级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近视眼。我做志愿者的那个小学,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明显比以前的要呆板。我不知道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对这些让人心急如焚的事情见怪不怪——大家都这样,我们家孩子不跟进,岂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相信一个基本的道理:小孩子就应该是小孩子,活泼好奇,生机勃勃;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保护、促进他们这些宝贵的天性,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我要一个鲜活的小孩子,不要一个呆板的小博士!
    由 robulinca 于 1/20/2010 6:37:16 AM 最后编辑

  4. 又有空來你的博客看看,每次都有新感動!

    看了你們的文章,我還是決定要把孩子放在美國學校讀書,“我要一个鲜活的小孩子,不要一个呆板的小博士!”是很多父母的肺腑之言, 卻也是切身之痛,“大家都这样,我们家孩子不跟进,岂不输在起跑线上?”哪個父母又可以不擔心呢?

Leave a Reply to loyang Cancel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